【接续上文】
E、相关详情
买 |
卖国库券开财眼:15年积累财富800万
坐落在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解放碑的“小酒库”酒吧是马进的私产,日进斗金;
在离小酒吧不远处的知名的得意大型家具广场里,他以3000元每平米低价购入的一间145平米门面,目前已至少升值数倍,每年轻松收取着7万多元的租金;
在重庆石桥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明智的他,多年前创办的一家微型公司,用约70万元购入了开发区地产商1%的法人股份,如今地价飞涨,他每年获得8万元分红,且耐心地等待着法人股能上市流通的那天,到时他至少能把这1%法人股卖个六七百万元。马进是重庆工商银行一家分行的个人理财师,有着300多位固定客户,影响着近1亿元的资金走向。
一、买卖国库券开“财眼”
今天的一切怎么得来的?马进笑谈:我没什么背景,最早也没多少资金。但时间是财富的母亲,生活中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抓住,抓住后能不能通过理性与耐心的理财而持续获利……
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相继开放了国库券交易市场,每年老百姓都要义务性地买一些。但是手中本来就没几个钱的老百姓很多等不到几年以后再兑现,特别是少做长远打算的年轻人,纷纷在买后不久甚至是第二天,就把国库券以5折的价格卖掉。
1988年开始,个人可以直接将国库券卖给银行了,但是仅仅在大城市里有交易点,农村比较闭塞,尚未放开。不少农民用国库券缴计划生育的罚款,由此村里面的计划生育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国库券。
此时,马进是个20多岁的小青年,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并没有什么“投资”的概念。有一次,他的一个在四川岳池县做小生意的亲戚来重庆进货,问他哪几个国库券交易点的价格高。马进在工商银行工作,对这些行情比较熟悉,便把他带到了财政局设的一个交易点。
原来这个亲戚来之前,从小贩手上批发收购了很多国库券,到重庆卖,从中赢利。
马进茅塞顿开,便也开始做起了利用“地域差价”赚钱的买卖。开始的时候,本钱不多,马进通常筹集了一两万元就跑一趟,但每趟的收益率都在10%以上,也就是说,每周他都能赚到1000~2000元。在那个年代,能够每周进账千元非常难得,抵得上一般工薪族几个月的工资!这个买卖,马进做了半年,大概赚了几万元,他笑着说,结婚的钱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买卖国库券并没有赚很多钱,但是培养起了马进的“机会”意识,开了“财眼”:“钱也许没有挣到太多,但是培养了一种对机会的敏感。”他更加关注国家的金融环境和身边出现的事情,寻找投资的机会。
二、投资股票完成原始积累
1991年,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成立了证券营业部,马进也开了个户,尝试着炒股。开始的时候他对股票并不十分了解,只知道原始股能够赚钱,操作的金额也比较少。马进第一次购买了当时的重庆有价证券公司发行的西南制药三厂的浮动利率债券。敏锐的马进认为,该债券有最低利率的保障,同时还有浮动利率的收益机会,而且如果西南制药三厂发行股票,该债券还可以转为股票,价格比为1:1。于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便把手上的2000元国库券卖出,买了2张1000元面值的西南制药三厂浮动债券。
1992年,重庆开始发行股票,在广大市民还不清楚股票为何物的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了其投资价值,便扎进了股市。
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一组认购证的1600股升值到了平均25000元,马进搭乘上了市场初期的顺风车。
在“一级半”市场上可谓风险大,机会也大,1993年,市场上有万里蓄电池、重庆实业、重庆百货、奎星楼等不多的几个品种,马进看中了重庆实业,决定“赌上一赌”。
不到4个月,重庆实业上市,使马进赚到了24万元。
在股市刚“开张”的时候,马进就把握住了机会,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当时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
1997年,投资基金上市,马进一厢情愿地将基金公司理解成了股份公司。他便轻率地在4元多的时候买进了20万股。不料基金价格却一跌再跌。最后马进不得已以2.5元的价格卖出。这一次,投入的80万元损失了一半。惨痛的失败让马进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反省自己这几年来的投资,认识到自己“赌性”太重,运气好就赚,不好就赔,很容易大起大落。
他自己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认识到好的投资不一定是以时机的投入早晚来定的,最好能够“稳健”地获得“暴利”。
三、分散投资一生无忧
投资越来越娴熟的马进非常明白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时机到来时,他便进行了分散投资。
1997年,马进减少了炒股资金的投入,成立了重庆紫荆数控机械公司,主要从事贸易业务。开始的时候仅是他一个人经营,后来转变为股份公司,在同行中排名前10位。现在他只是持股分红,而不再参与经营。
之后马进认为重庆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火起来,投资房产将会有高回报;但是炒房不如炒地,而炒地必须上规模,自己的资金不可能炒地,不如通过持有法人股间接投资地产。于是他看准了高新区二郎地区的第一大“地主”渝高公司,马进当即以紫荆数控机械公司法人的身份买进了5万股,每股8角钱,之后又逐渐加仓到100多万股,占了全部股份数量的1%以上。
马进果然没有看走眼,这几年高新区的土地开发轰轰烈烈,渝高公司也发展成为渝高集团,效益令人艳慕。
马进将这项收益规划为养老储备。一是因为收入比较稳定,二是马进相信,起码到他退休的时候,中国的金融流通框架应该形成并且比较成熟,产权应该能够交易了,到时候他手上的法人股至少价值600~700万元,净资产在400~500万元,所以作为中长期投资是很适宜的。
1997年9月,马进还在重庆最繁华的地段——解放碑开了一家紫荆花咖啡厅,生意很不错。
四、基于自己投资的成功经验,马进总结了几点心得
一、专家理财。面对市场上日益增多的金融品种,普通投资者没有精力来分析、选择,利用专家的经验来理财是必然之选。
二、要认识到时间是财富之母,现在永远是投资的好时机,因为它正在一点一滴的流逝,钱一旦带上利息,则今天的比明天的值钱;钱如果不能增值,则越久越赔钱。时间是理财的朋友,也是敌人。
三、财务制度强调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三性”观完全可以移植到个人理财中,理财同样要强调“三性”。 【全文结束】
本文来自:【杨一浩·魔法营销·策划咨询】